首页 > 空调频道 > 新闻 > 正文

格力董事长董明珠:空调“押宝”外销并不理智

.2004-10-15 .作者: .编辑:liuhuali
导语:

  她刚刚入围美国《财富》杂志评选的世界商界50位女强人,在中国空调界,她更是大姐大,她就是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明珠。10月13日晚,在珠海格力集团总部,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这位“棋行天下”的非凡女人。  与董明珠数次谋面,每次皆匆匆一见,10月13日,有幸在珠海将她请进我们的“家电会客厅”。在长达1个多小时的访谈中,董明珠自始至终显得亲切、随和,就像邻家大姐,而她精辟的观点和对空调界独到的见解,却显示出作为世界商界女强人的不同凡响。

  记者:在财富本月评出的世界50强女强人中,中国家电界有三位入选,您是其中一位,对此有何感受?

  董明珠(以下简称董):这些年来得过不少荣誉,而这一殊荣却显得特别厚重。她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,更是对我所在企业的认可。能在本次世界级的评选中,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,是很不容易的,它显示了格力电器的了不起,为此,我感到自豪。

  记者:您认为格力与其他国有企业相比,最大的区别是什么?

  董:与其他国企最大不同就是我们在经营中,坚持原则,没有私利,把国企当作自己的企业来做。不可否认,体制会影响到企业持续发展,但如果经营者有一个好的心态:不管企业姓公姓私,都把它做好,体制就不成问题,也就不会影响经营。

  记者:今年9月,格力电器收购了格力集团下属4家企业大部分的股权,成为格力集团最大的股东。捎谀壳罢?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,业界认为格力电器吃了大亏,您是如何看待这次收购的?

  董:眼前不赚钱的,并不代表永远没得钱赚。其实,从长远看,本次收购是划算的。首先,有利于品牌的统一管理。其次,收购的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,它能给企业带来利润。目前,我们做空调的原材料都要通过外部采购,收购后,某些材料,如紧俏的压缩机等我们可以考虑自产自销,降低空调整机成本;因此,从这个角度看,收购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。

  记者:刚才您谈到压缩机的紧缺,这正是2004冷冻年空调市场的一大特点。众所周知,今年压缩机供给紧张影响到工厂的生产,市场频喊断货,这种状况会否持续到2005年?

  董:不会。事实上,今年出现的货源吃紧是假象。据估计,04冷冻年,全行业的库存已达到800多万台。断货现象的出现有两大原因:一是外销增大,或为国外企业做贴牌,致使国内市场货源紧张;二是商家对天气判断失误导致的盲目囤货,引发旺季市场货源供给不足。

  记者:今年,空调市场频传涨价声,但是雷声大雨点小,真正涨价的企业并不多,在新冷冻年,空调价格走势如何?

  董:随着原材料的涨价,空调降价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。因此,2005年空调整体价格将出现上扬,但不排除个别靠银行贷款的小企业,为求生存也会打价格战,不过,这种低价格的空调在质量上一般都得不到保证。

  记者:今年,外销市场增长迅猛,并首次超过内销。是否可以这样理解,外销将会成为空调企业避开竞争惨烈的国内市场,寻找生存的重要途径?

  董:外销市场充满变数,国内空调企业不可押宝于此。今年外销出现的大幅攀升,得益于国家实施的出口退税政策,而大量二、三线品牌企业的倒闭,也为一线品牌加大出口让出了空间。未来外销市场是否风光依旧,还要看国家出口退税政策有无变化。目前,为争夺外销定单,国内企业间大打价格战,使得空调出口价已低于国内价格,必将影响到空调的外销市场。

  记者:04冷冻年,格力与国美分道扬镳。在渠道为王的时代,格力会否“妥协”,与国美重修旧好?

  董:国美与格力乃至其他厂家的矛盾,说白了就是利益之争。对此,我认为在渠道上,谁能维护厂家和消费者的利益,我们就与谁合作。

  本报记者赵萍珠海报道

  链接

  董明珠入围本届《财富》世界商界女强人50强,排名第42位。

  她今年49岁,江苏南京人。是中国最大的专业化空调企业———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、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获得者、珠海市政协常委。

  14年的时间,她从一名最基层的销售人员成长为当今中国最大的空调企业———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。

  她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市场营销高手,从1995年至今,她领导的格力电器连续9年销量和销售收入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,纳税超过25亿元。其独创的区域销售公司模式,被经济界和理论界誉为“二十一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革命”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